成语大全

见利忘义

汉语拼音: jiàn lì wàng yì
成语解释: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典故出处: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成语故事:

汉高祖死后,吕后专权,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,排斥异己,诛杀功臣。不久,吕后也死了,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,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。吕氏家族掌权,激起一批功臣不满,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。他们巧使妙计,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,由他去说服吕禄,把兵权还给周勃。

这时,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,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。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,吕禄听了郦寄的话,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。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??(zhu)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,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。其余吕氏大官,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,一一斩首。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,周勃、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,就是汉文帝。在诛吕这场斗争中,郦寄也出了力,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,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。

《汉书》记载说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“见利忘义”。

成语“见利忘义”,指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。

造句示例:某与吕布同乡,知其勇而无谋,见利忘义。(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)
语法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人见钱眼开
繁体写法:見利忘義
 近 义 词 :见钱眼开唯利是图
 反 义 词 :见利思义舍生取义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形式:汉朝成语ABCD式的成语连动式成语
成语正音:见,不能读作“xiàn”。

相关查询:

见利忘义对对子 带“义”字的成语带“利”字的成语带“忘”字的成语带“见”字的成语 “义”开头的成语 “义”结尾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“利”的成语 第三个字是“忘”的成语 “见”开头的成语 “见”结尾的成语

见利忘义成语接龙